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仪征八旬老人坚守手工制香 史家三代传承已150多年

对制香的原料进行筛选

用于制作香的原料

对和好的原料进行晾晒

晾晒香,需要洒点水

    在仪征,手工制香业曾一度发达兴旺,但由于时代的发展,这一行业已濒临绝迹。在新集镇辛集村王庄组,有一位八旬老人史宏文,他是史家香店的第三代传人,坚持与香为伴60多年。目前,史家香店也是仪征唯一留存的手工制香作坊。

    坚守

    八旬老人坚持手工制香

    在新集镇辛集村王庄组,有一家“史家香店”。据镇上的人介绍,它在清末1806年就有了,至今已经150多年。

    史家香店的第三代传人史宏文,今年80岁,仍坚持手工制香。记者了解到,他所经营的史家香店目前有宝塔香、卫生香、古子香、寿香等10余种香。

    “我爷爷16岁那年创办了史家香店,爷爷14岁那一年到扬州南门汪玉顺香店学徒。”满头白发的史宏文回忆,他爷爷家境贫寒,为了养活孩子,爷爷只有拼命干活,认真钻研制香技艺,很快史家香店生产的香,因品种多质量好而出名。刘集、陈集等地的人纷纷到史家香店来买香。史宏文的父亲在家排行老四,17岁那年,史宏文的父亲接手香店。

    在父亲的影响下,史宏文从记事开始,就边上学边制香。每次闻到香味,史宏文就感觉到心情舒畅。16岁那一年,史宏文在父亲的指导下走上了制香的道路。

    艰辛

    夜里劳作为“抢太阳”

    制香首先要调原料。香面的原料是榆面和木粉,按一斤原料兑六两沸水搅拌均匀。

    由于年纪已大,史宏文的二儿子史福云给记者演示,调和成面团后,再切成馒头大小的团块,开始进行制香的关键工序:挤条。史福云把和好的香面装进香筒,施压后又将压出的香摆盘。在铺满香条的香板上,史福云快速地用刀划成十支一排,再根据各种香的不同长度从中间断开。史宏文介绍,制香最为关键的是晒干步骤,晾干过程十分重要,只能在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时进行,千万不能选择阴雨天,如果遇上不好的天气,需要停工,且因四季不同,晾晒时间长短也不同。“每天凌晨1点多钟就要起床劳动,直到早上8点钟,这叫‘抢太阳’。”史宏文说,室外晒好的香还需要在屋子里经过3小时以上的阴干“回性”,最好能隔夜,“回性”隔夜的香韧性更好,晒干后的香净重4两,丝毫不差。香条晒干后,最后一道程序是捆扎。

    心愿

    把民族工艺传承下去

    史宏文介绍,曾在几年前花费一万多元购买了一台制香机,虽然每天能做200公斤的香,但是经过使用,他发现,这些机器做出来的香不好。“两个人做,一天最多做30公斤,但是这些香质量高。后来就再也没有动过机器制香的心思。”

    “不卖贵,烧不断,认准我这个老地方。”这是史宏文一直的信念。

    2008年,史家香被市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   “现在手工制香难度较高,单靠制香已很难谋生,年轻人都不愿意学。”史宏文也感到遗憾,“我已经做不动了,但我儿子之后,没有后人学徒。”史宏文说,他最大的心愿,就是把民族工艺一代代传承下去。通讯员 李娟 记者 薛舒文 摄影 刘江瑞